如何將遊戲研發發揮到極致,從艾爾登法環借鑑低成本的研發方式

最近幾周日本發售的艾爾登法環榮登成為最受歡迎遊戲,相信有很多人認為這款遊戲是耗資數千萬美元的AAA級遊戲,然而實際上該遊戲不僅遊戲研發經費沒那麼多,甚至遊戲公司FromSoftware還是一間才10多人的遊戲研發團隊,其實原因就是預算與規劃罷了,大眾用AAA級的預算和百人規模來看這遊戲,但是FromSoftware做不到那樣的規模,更別提這間公司一開始還是研發商用軟體起家,中間經歷經濟蕭條才經由Sony提拔轉型成遊戲公司,艾爾登法環這款遊戲研發經費很有可能只有Ubisoft的刺客教條的五分之一,但實際上開放遊戲的規模卻已經成功超越EA和UBI,若已經破關的人可以看看製作人員名單,負責規劃遊戲的也才那些人,根據這個資料,一個人最少需要負責三個BOSS加上數十個敵人的製作,成本可想而知非常低,也無怪乎這間公司一直在製作這種高難度硬核遊戲,因為對這種公司來說可以說是暴利。 在遊戲研發面FromSoftware除了壓低成本以外還有哪些規劃,由於外部人士無法進入窺知一二,只能從現有體制及遊戲資訊來確認他們到底做了些什麼。 硬核遊戲研發的重點 低成本 從FromSoftware公司體制可以看出,人數非常的少,若該遊戲其中一個環節錯了,那就會變得非常燒錢,很有可能整個商品價格就會大幅上升,同時也會影響到銷售量和發售日,那他們是怎麼完成這件事的?其實很簡單,就是多遊戲多線程規劃,這款遊戲很有可能是在前作影狼或惡魔靈魂開發時就同時研發了,在製作內容時將多款遊戲相同內容放上開發線程,這樣就不容易因為內容不同而出錯,降低研發出錯率。 在研發時間方面也一定做過嚴格時程規劃,很有可能和最終幻想14一樣,在多少時間內要把多少敵人製作出來,地圖完成度要到哪邊,管理的非常嚴格,但也因為如此很有可能沒什麼時間潤化遊戲,讓遊戲更親近人一點,這也就是為什麼連設定個種技能都如此難搞。 戰略性的頭腦 在有限的資金下基本上很難兼顧畫質與遊戲性,但若想做到遊戲能夠賺錢就不得不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那就必須從根本問題下手,那便是將敵人難度上升並巧妙的配置在各個意想不到的位置,由於這款遊戲標榜硬核高難度,所以不會有人對此有所怨言,也因此可以隨意的在各個地點配置敵人。 借助外包 這次艾爾登法環的劇本是由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R·R·馬丁所負責,很有可能是以外包形式進行製作,幾年前FromSoftware的製作人宮崎英高和開發團隊成員邀請他為全新遊戲作品創作故事背景和歷史,儘管當時自己對於遊戲並不是很感興趣,遊戲也不是他的愛好之一,但是這樣難得的合作機會實在讓他難以拒絕。 可以得知,該遊戲的角色設定及世界觀開發工作等早在數年前便已經由外包開發完成,那便代表這遊戲的研發期間非常長。 沉澱期 在遊戲企劃完成後,進行配音作業以前,有相當長的時間在處理各種敵人、地圖等,若遊戲是經由遊戲引擎開發,那麼要組裝起來可以說是非常簡單,而艾爾登法環這款遊戲估計是將劇情和配音擺在最後,先將所有零件先製作起來,在這段期間若製作人有其他想法,則可以先趁這段時間先進行修改,讓整體遊戲性更加完善。 團結性 眾所周知,日本公司向來非常團結,很少會有辦公室政治等情形發生,其主要原因在於,日本人天性使然及追求一致性所導致,在遊戲研發期間各個部門各司其職且嚴禁內鬥,讓公司能夠穩定發展,也因此很少會有意料之外的事發生,但缺點是棒打出頭鳥,大家進度齊頭並進,若有人較有效率就會被盯上,此外一旦系統有缺點也很少人會提出,通常必須經由外部人士提點才會進行修正。 結論 不是只有高成本才能開發出好遊戲,好遊戲只需要幾個好點子,再加上有創意的開發團隊,低成本有低成本的玩法,高成本可以製作出更加吸引人的遊戲環境,若有新製作的話,其實根本不需要花到AAA的成本,就可以製作出受歡迎的優秀作品。 題外話 最近Twitter上出現各間遊戲公司的工作人員抱怨艾爾登法環分數為何那麼高,其中參與談論的公司有Guerrilla Games、ubisoft、EA等,但若他們發現這款遊戲不但成績高,成本還比他們低不知道多少倍時,不知道他們會擺出什麼樣的表情,或許他們真的該反省為何花多數倍的錢,遊戲性卻遠不如一款只有十多人的研發團隊所製作出的遊戲。

比較歐美地區和日本地區的遊戲設計開發歷史

在整體的遊戲設計的歷史中,雖然起源相同,但因為東西兩邊文化、習慣、市場及環境上的不同,導致開發歷程大不相同,舉例來說,歐美地區早年注重技術,全力開發遊戲引擎等;日本地區早年開始則是認為技術不足以撐起遊戲產業,所以往劇情方面和樂趣進行遊戲設計,其結果就是早年日本遊戲市場擴展至全球等狀況,那實際上到底是什麼情形呢? 兩邊遊戲設計開發的歷史比較 歐美地區 麻省理工學院 1960 年代 1961年,美國的Steve Russell 等學生,於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部DEC PDP-1 電腦中寫了一個名為《宇宙戰爭》 (Spacewar!)的遊戲。 後來這款遊戲還在早期的網際網路上發售。 因此Spacewar 被認為是第一個廣為流傳及具影響力的電子遊戲。 據說在當年,只要學生無聊時,就算是半夜也會偷偷躲過警衛跑到實驗室來玩這款遊戲,雖然是由簡單的點與線構成,依然不影響其魅力,而廣義來說,電子遊戲這東西的起源說是麻省理工其實一點都不為過。 雅達利遊戲 在MIT發明遊戲後又過了一段時間,時代與科技與時俱進,終於到了企業也能開始發展最基礎的電腦的年代,這時候雅達利於1972年成立,1975年12月,開發出了市場上第一款遊戲《乓》主要內容是一款乒乓球遊戲,這時候遊戲設計的歷史才得以開始發展。 毀滅戰士 在全球電腦的3D概念還沒成型以前,有一對拍檔以假3D的方式作為概念建構出了一款遊戲,那就是FPS遊戲之祖,《毀滅戰士》(原名DOOM),由於當時是採用整組遊戲一半作為試玩關,剩下一半付費銷售的方式進行銷售,並且採只要有網路即可無限複製的方式進行分享(當年網路概念才剛成形),在發售後過沒多久一下就火紅起來了,第一個公開的正式版本,被上傳至威斯康辛大學的FTP伺服器,於1993年12月10日公開。 […]

論近年來興起的雲端化遊戲服務的影響

近兩年來因為疫情原因導致各大行業發生巨大變化,其中看似無事的遊戲業環境其實也遭到一定程度上的變動,雖然外表看似無事,且許多經濟學者都表明會是相當好賺的行業來說,實際上正面臨一股兩難的狀態,以當前遊戲服務的標準來說,都是家用主機搭配遊戲光碟或是中高階電腦搭配遊戲線上購買的模式,然而在疫情後,黃牛(低買高賣者)開始猖獗,相關產品皆被搜刮一空,轉賣出2到3倍的價格,其中以顯示卡災情最為嚴重,原本疫情來臨前,遊戲業就已經和加密式貨幣礦商在爭奪顯示卡,在疫情來臨後狀況更是雪上加霜,不僅有黃牛,更是因為疫情緣故導致繪圖晶片難產,這時遊戲業就必須在這狀況下另謀出路,而這個出路只有三條,手機遊戲化、元宇宙化及雲端遊戲化。 其中元宇宙化看似沒問題,但是實際上相關VR配件也通常會運用到繪圖晶片,在遊戲服務上有一定程度上的難度,更別提大眾會有近視的芥蒂了。手機遊戲這種遊戲經營模式在歐美及美國等地區其實是相當受到抗拒,這些西方國家人士認為手機主要是用來撥打電話,附屬能力頂多拍拍照、線上打卡、看看影片及文章等短時間行為,像是玩遊戲或是利用手機作為工作之用等則保持排斥態度,像這類行為應該要在電腦等機台上進行作業才行。那麼雲端遊戲呢?雲端遊戲唯一令人詬病的點就只有速度不夠快,在現在5G環境下,這種遊戲服務模式基本上沒有問題,硬體方面也由平台提供商替玩家解決了,剩下的就只是獲得一個有5G能力的載體和辦一個5G帳號。 也因此遊戲服務變成兩擇狀態,那廠商到底該往哪邊站呢? 一、線上下載遊戲服務模式 線上下載式的遊戲服務模式是目前最為流通的模式,像是STEAM、EPIC GAME STORE、微軟的XBOX GAME PASS等都是走這模式,同時也是各大遊戲公司所慣用的遊戲模式,此一模式的特點如下: 1.長久保存 下載式遊戲平台基本上只是一個媒介,平台上的各種遊戲通常只是將程式儲存在伺服器中供人下載,而金流在付款後會扣除手續費各自流向遊戲廠商手中,也因此若遊戲公司發生問題,只要遊戲程式在伺服器中,而玩家手中有下載權就可以下載遊玩,這點不管是對玩家來說或對廠商來說都是利多。 2.買斷制 這種平台基本上都是買斷制,通常有例外狀況的都是遊戲商自行經營的平台,遊戲商為了促銷通常會使用月費制等在自家平台上提供遊戲服務,一般來說都是提供7成到8成左右受歡迎的遊戲以供遊玩,至於第三方廠商的平台則一律都是直接買斷,當然,為提供玩家參考通常都會附上評價區讓玩家評論。 3.線上討論區 現在經營遊戲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社群經營,這類型的平台通常會提供一個優秀的討論區作為玩家和廠商溝通的管道,讓廠商理解玩家的需求,讓玩家知曉廠商的狀況等。 4.代理客服 基本上平台使用者對產品有問題時,不需要直接向遊戲廠商聯繫,只要不是太大的問題的話,平台客服大多數都能解決。 5.商品評價 關於這一點對廠商來說有好有壞,好的一面是可以確定購買該產品人數的多寡,且容易知道產品缺點在哪。缺點是玩家側也看的到這些評論,若是遊戲太差,他們可不會買單。 二、雲端遊戲服務模式 […]

為何魔獸世界會沒落?論遊戲機制於整體遊戲的重要性

有在關注遊戲業界的新聞的人都知道,SQUARE ENIX的最終幻想14在2021年9月活躍玩家數量正式超越動視暴雪的魔獸世界,而在這之中有不少的魔獸世界老玩家直接遷移至最終幻想14,由於是同年代出品的遊戲,就遊戲介面、畫質等基本上不相上下,遊玩方式來說,最終幻想14是直接複製至魔獸世界的,更別提製作人還是個老玩家,而美術風格來說魔獸世界較為狂野,最終幻想14較為精緻,顯然並不是美術風格問題,那問題在哪? 左右遊戲機制及市場的產品核心關鍵 1.遊戲機制 很顯然的,魔獸世界的遊戲機制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問題出在哪邊呢,基本上從製作人更換後,將使用者稱呼為玩家變成消費者就可以洞察到一點,基本上目前的魔獸世界製作組沒把使用者當成玩家來看待,而是當作一個購買他們產品的消費者,從這觀點就可略知一二,若從玩家觀點出發,他們要的是娛樂,一個愉快的體驗,就像到迪士尼遊樂園去玩那樣,拼命招待,盡興而歸,但若是消費者呢?以一個外國遊客專用的觀光地為例,每樣餐點、休息處等都異常昂貴,沒有一個地方是平價銷售的,基本上當成有錢人來進行消費。基於這概念底下的機制當然也就出了問題。 在魔獸世界早年,製作組開發遊戲是為了有趣而開發,若遊戲他們感受不到趣味,那他們就會放棄開發,基本上是和玩家是相同心理,對玩家來說,那時候的魔獸世界就是一座遊樂園,而現在為了想辦法留住消費者,開始開發各種季裝、每日任務、調高取得裝備的上限、一個完整的遊戲內容切分成數段分季推出等,一再的考驗玩家耐性,讓玩家有種下班以後玩遊戲感覺還是像在上班一樣的感受,理所當然遊戲體驗當然不會好。 那最終幻想14這邊呢?在初期因為公司自身的自大,導致遊戲沒有人願意玩,後來將整個遊戲刪除重構,痛定思痛,吸收了其他遊戲的優點,並將其融會貫通,以玩家為中心思考遊戲機制,雖然因為初期的錯誤政策導致整個遊戲歷程舉步維艱,但至少這條道路是正確的,最後時機一到成功超越魔獸世界。 2.遊戲介面 以遊戲介面來說,最終幻想14顯然是比不上魔獸世界,由於日式公司思路導致思考僵化,所製作出來的介面可以說是非常反人性,就算是要習慣這個介面也是需要花上一段時間,而製作人所想出的解決辦法便是可自由調整介面,讓介面按照每個玩家自己的習慣自行調整,然而這點還是無法在根本上解決問題,原因是機能實在太多,最終只能全部做成選單塞進系統條中,最後變成像是程式的功能條那樣一整列,連個圖示都沒有,玩家只能一項一項進去慢慢找。 魔獸世界早年的介面沿用至今,在很初期時便針對這一點進行優化,讓整個介面變得非常乾淨簡潔,在此同時為了避免技能圖示塞不進畫面中,許多機能直接設定為被動技能,當然你打出某項技能時,相關聯的技能也會連帶噴出,如此一來便能省下大量的戰鬥空間ˋ。 3.劇情 這部分基本上大家都了解,動視暴雪的編劇一換再換,故事雖銜接之前的編劇,但編劇們之間心中都有芥蒂,甚至有小孩子脾氣,而這些事一再反映到了遊戲劇情上頭,再加上劇情幾乎都是臨時製作,導致整體故事破碎不堪,最後以否認某段故事作結,這樣的狀況下幾乎無法生成優良的劇本。 SQUARE ENIX這邊製作網路遊戲的概念仍舊承襲自單機遊戲,也就是劇情必須有一體性,不能說做到哪就說到哪,這樣會導致故事發生衝突及破碎,而日本的作法是將整個故事架構從頭到尾全部製作完成,若有需要合作或插入新故事,再來微調修改就行,這樣其實並不會影響到故事內容,讓整體故事有著高度的一體性。 4.遊戲風氣 基本上這個和民族風氣有著很大的問題,歐美國家說話直來直往容易起衝突,當遊戲整體機制完整時,本身並不會產生太過嚴重的衝突,但後期遊戲機制不全,導致玩家火氣上升衝突不斷,造成很不愉快的遊戲體驗。 而最終幻想14這邊,由於日本民風普遍注重禮儀(其實注重禮儀到很超過),所以遊戲內風氣普遍舒適,各個玩家聚集地不會有公然聊天的人士,自動組隊進出副本也會主動打招呼說謝謝等,就算失敗重來也不會產生謾罵,反而繼續互相支援攻略副本,但每個玩家都是人,說對他人不滿當然會有,但不會表現在行為上,為了維持遊戲內的風氣,每個人都會很自動的做出這些行為。 5.遊戲規劃日程 每一款網路遊戲為了長久維持營運,為了避免玩家疲乏或感到無趣,經常會訂出一個追加機能日程表,通常是新挑戰、新敵人、新地城或新劇情等,至於最近幾年常見的服裝、外觀、轉蛋反而不在規畫內,通常屬於某一季度的附屬品。魔獸世界早期每一季度的規劃就像是一套新遊戲的整合包,幾乎有一般網路遊戲4到5季的分量,將所有想加入的東西整合在一起在某日推出,而這項內容通常可以玩非常久,幾乎一整年都玩不完,而後期為了賺錢,將單一季遊戲內容拆分成數季,每次都只有一點點遊玩項目,再加上如同上班般的每日任務機制,並且為了延續劇情而刻意硬是要追加的故事,再加上編劇之間的新仇舊恨影響到故事劇情等,導致目前的魔獸世界變得相當不耐玩。 最終幻想14方面劇情就是當成單機遊戲般操作,將故事做到高潮迭起,並且在副本加入各種樂曲,強化boss戰體驗,除了故事以外的部分就像是個遊樂園,仔細傾聽玩家的需求並細心對系統進行調整及強化,每一次的更新就優化一次,並且平衡性處理法和魔獸世界不同,是採用強化弱勢職業的做法,如此一來便沒有任何人會有怨言,就算是下副本或PVP也會更輕鬆,然而為了走到目前的盛況最少也花上十多年的時間,一開始甚至還個是沒人要玩的遊戲,若一開始就走這個方向的話,也不用浪費這麼多時間在上面。 6.與玩家的互動 早年暴雪還是一間獨立公司且原老闆還在職的時候,他們是採用討論區與玩家互動,然而本身並不會去自己體驗自己做的遊戲,而遊戲平衡也是採取砍職業強度的方式進行。 […]

2021年MMORPG類型網路遊戲興衰史

對MMORPG類型的網路遊戲來說,2021年是個改朝換代的一年,動視暴雪的魔獸世界在2020年時仍舊是MMORPG的網路遊戲霸主,然而在2021年卻發生了死亡交叉,交叉的對象是誰?那就是浴火重生後的最終幻想14,至於為何會發生這種事,這就必須從兩間公司的決策開始說起。 MMORPG的起步點 最開始MMORPG雛型剛剛形成時,那也不過就是個以角色扮演為名的打寶類型網路遊戲,在早年韓國遊戲公司的天堂系列便是最經典的案例之一,一個等級可以練上數個月,打個寶物可以打到天荒地老,在大家都不知道MMORPG該如何製作時,都有樣學樣的學起這類遊戲,然而當年網路並不如今日這麼發達,可以選擇的遊戲也非常有限,也就發生了一個好像大家都在玩這遊戲、好像這遊戲很好玩的錯覺,但僅僅只是沒其他遊戲可玩罷了。 魔獸世界的推出 在當年有一款相當暢銷的遊戲叫魔獸爭霸,這是一款即時戰略遊戲,需要在建設基地時同時訓練士兵、收集資源、提升技術等級還要擬定作戰策略等,在當年可以說是相當燒腦同時也是相當刺激的遊戲,而魔獸爭霸系列便是這些遊戲中的佼佼者,之後遊戲開發商的暴雪公司決定將這遊戲轉型為mmorpg類型的網路遊戲,在經過長年的鋪陳、決策、思考及確定方向後,終於推出了這一款轟動全世界的mmorpg,這款遊戲由於採用了全新的遊戲機制,並導入D&D的部分機制,去除以往MMORPG的壞處,並加入了任務系統、副本系統等重大規則,在之後的數十年,魔獸世界一直佔據網路遊戲的金字塔頂端,也成為各大遊戲公司的模仿對象。 最終幻想14 1.0 在魔獸世界推出數年後,日本的SE決定推出最新最終幻想系列網路遊戲,這時候他們的想法仍舊是自己家大業大,靠著自己公司的玩家基數就可以撐起一款遊戲,也因此內部工作人員盡是一群沒玩過網路遊戲的人,僅僅只是靠著過往FF11的經驗以及單機遊戲的經驗來製作遊戲,想當然爾,所製作出來的MMORPG仍舊屬於舊時代類型遊戲,在網路大爆發的時代中,遊戲做成這樣想當然就沒有人會想去玩,這便是最終幻想14 1.0版本。 魔獸世界的高峰期 在最終幻想14 1.0版本推出後一年,魔獸世界迎來了玩家高峰期,由於魔獸爭霸時期結局停在巫妖王的伏筆上,也因此當年最新資料片-巫妖王之怒推出時,大家便滿心期待後續的故事會如何撰寫,雖然當年遊戲公司製作這款資料片時多少有些急就章,有相當多的東西沒有加入資料片中,但資料庫及地圖上卻留下了不少的痕跡,但這仍舊不影響當年的收入。 最終幻想14 2.0版本 正當巫妖王之怒正火熱時,由於最終幻想14 1.0版本經營不善而導致撤換製作人,這時他們從勇者鬥惡龍製作組調來了一位網路遊戲經驗非常豐富的製作人,吉田直樹一上任時便先通篇看過整款遊戲大致架構,結果發現整個遊戲直至根幹核心全部都無法大修,因此他決定將整款遊戲打掉重做,但首先,他必須先讓整個遊戲團隊擁有最新的網路遊戲經驗才行,因此他下達的第一個指令是要員工們去玩魔獸世界,讓他們理解現在的網路遊戲玩家在玩什麼,喜歡玩什麼,在此根基之下重新規劃FF14的遊戲藍圖,因此他們雙管齊下,在更新舊遊戲的同時開發新遊戲,想當然這種環境非常的高壓,工作時間可以說是一刻都不得閒,整個辦公室如同修羅場般度過了兩年的開發時間,並令1.0版在知名的關服動畫後下線,2個月後2.0正式開啟服務,而評價也從負評轉為正評。 魔獸世界的衰弱期 魔獸世界在巫妖王之怒結束後便更換了製作人,此外公司元老也開始陸續出走,而這時暴雪也面臨了公司合併的命運,之後公司內部政策開始陸續變更,而遊戲內容也開始走下坡,最後因為外資的介入導致公司最後一位元老離開,導致公司內部沒有元老的監督及建議,成為壓垮魔獸世界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終幻想14 3.0 […]

歐美SJW對電子遊戲業的影響

近兩年以來,歐美地區的電子遊戲業掀起了一股SJW風潮,SJW主要指的是過激派平權團體,對於各種對於兩性事項過度糾正的代稱,而這股歪風也吹進了歐美遊戲市場,原本遊戲業早已熟知這個現象,所以對此早有準備,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這群過激派團體竟然個別混入公司員工之中伺機而動,截至今日已有不少知名遊戲公司遭到奪權,被迫開發出不受歡迎的遊戲,虛耗公司資本。甚至為了製造與論風向,還潛入了各大媒體公司之中,伺機奪權宣傳他們的理念,也因此創造出媒體和玩家風向完全不同的兩極化評論,這種兩極化並非指的是像小島秀夫的死亡擱淺那樣的玩法評論,指的是不顧玩家感受盲目吹捧遊戲的平權理念及相關內容等,想當然而,玩家並不會買單,至於有多不買單,以下舉幾個例子直接告訴你: 1.扭曲劇情 感動人心、激勵人心的劇情人人都愛,不管是悲劇、喜劇,只要你故事寫得好,終會成為一代佳作,但是說教意味濃厚的作品就免了,那只會讓玩家作嘔,從而導致生意不好,而SJW最令人非議的便是使用既有IP來達成他們的目的,也因為如此,讓大家對於這類人的印象非常差,一代名作瞬間被貶低成不值得一提的產業廢棄物,不但浪費錢也浪費時間。 2.破壞觀感 原本兩性平權和種族互利等都是相當好的理念,但這個社會是自由的,每個人都有權利發出不同的聲音,再加上有些東西確實是無法將這些理念加入其中,例如時代背景位於美國建國時期的刺客教條3,那個年代觀念確實普遍都是黑奴為主,你不可能抓個黑人來做可以影響美國歷史的主角,以二戰時期為背景的戰地風雲五也是如此,在二戰當年除了蘇聯以外,基本上都沒有女人上戰場,黑人士兵也只有法國才有,甚至事後還將黑人功績給抹消,這些都是當年無法改變的史實,製作者不能因為兩性平權及種族問題而修改這些歷史事件,這樣一來不貼近史實、二來又何必設定該年代、三來根本不會有人買單,既然沒有收益,那電子遊戲業又何必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3.美術扭曲 達文西曾經說過人體是最優秀的藝術作品,甚至畫出完美的人類身體比例,那便是有名的維特魯威人畫作,這幅由鋼筆和墨水繪製的手稿,描繪了一個男人在同一位置上的「十」字型和「火」字型的姿態,並同時被分別嵌入到一個矩形和一個圓形當中。自古以來便有所謂的美感存在,也因此,各個電子遊戲業的遊戲公司的美術設計也依照著過去的知識為骨架來進行各種美妙的設計,而SJW不同,他們所帶來的觀念是相當矛盾的,可以說是為反而反,物化女性、種族歧視等藉口都用上了。 其實SJW的起源可以追逤至2014年的加拿大人 Zoe Quinn事件,當時名為Zoe Quinn因為作品銷量及STEAM上架慘遭滑鐵盧,便開始指控以前一起工作的同事性侵等事,同時將作品銷量及無法上架等事歸咎於歧視女性,開始在網路上大鬧一番,甚至有無辜的電子遊戲業開發者受不了與論壓力而被迫走上絕路,後來Zoe Quinn遭人踢爆涉嫌利用某種不可見人的關係而牽涉到許多電子遊戲業界的上層,當然這也被當事人冠上是見不得人好或是歧視等標籤,企圖以此扭轉言論。 本來這種事情大概會鬧到不了了之,然而2014年正值數位自媒體的轉換期,一般的電視雜誌等媒體視聽率嚴重下滑,當時建功心切的媒體們看到了Zoe Quinn的行為爭取到了大量焦點,便心生一計介入了電子遊戲業業界,大量媒體向Zoe Quinn靠攏,為了增取最大曝光數無所不用其極,雖然吸引了不少目光,但也因此令媒體聲譽降到谷底。 在此之後,越來越多人為了獲得利益而向SJW靠攏,這些人不是為了公共利益而行動,而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行動,導致整個狀況越來,然而,亞洲地區卻不受影響,儘管SJW在歐美不斷地對亞洲叫囂,實際上沒有任何一間亞洲公司有理過他,雖然頻繁遭受SJW攻擊,但在實際收益損失之前,大家也是覺得笑笑就好。 甚至還有遊戲公司直接反撲SJW,例如知名成人遊戲公司幻影社遭到歐美惡意舉報時,直接表明他們公司遊戲只於日本地區銷售,除了對於日本地區以外沒有回答義務外,甚至反問對方是不是使用盜版,若是使用盜版那幻影社有權對SJW直接求償,反將了SJW一軍。此外也有所謂的越做越故意的日本廠商,例如被阿拉伯王子收購的SNK,他們被SJW騷擾的對策便是反向操作,被說身材太好物化女性,那他們就更變本加厲,把姣好的身材變得更好,過去美國暴雪娛樂在更換CEO之前也是這麼做的,不過現在還是不用去想了吧。

全球令人驚豔的十大遊戲美術設計

從電子遊戲有圖像以來,遊戲美術設計一直以來都是遊戲的核心技術之一,從UI、角色、場景、過場、道具等通通都是需要美術設計,可以說遊戲美術是整個遊戲的核心之一,那麼從有電子遊戲至今,到底產出了多少個令人感到特異獨行且令人驚豔的美術風格作品呢,本篇章就來帶您看看。 十大遊戲美術設計 1.死亡擱淺 死亡擱淺是由知名的小島秀夫工作室推出的第一款作品,該作品重點著重在人與人的連結以及對於生死間的探討,也因此遊戲風格整體偏於科幻、孤寂、灰暗、但取消了夜晚的場景,使得整體風格與一般探討死亡等作品相較,來的較為明亮一些,不會令人感到恐懼,但這份孤獨感以及獨特的送貨玩法,也讓許多沒耐性的人玩不太下去,也因此產生的非常兩極的評價,據說這也是小島秀夫所希望的狀況,希望他的作品在當下評價兩極,在未來數年後直接成為經典。 死亡擱淺的美術風格概念主要來自於當年開發潛龍諜影後續影響,也因為如此,軍事風格相當濃厚,再加上黑暗色調,導致整體相當沉重,但這並不影響遊戲的樂趣便是。 2.大神 PS2時代後期神作,該作品以濃厚的水墨畫風見長,在故事內容中,整體偏向古和風水墨風格,美術風格相當典雅炫麗,並且獲得過多項大獎,內容相當優秀,其製作人稻葉敦志已離開老東家,於白金工作室任職。 3.黑暗靈魂 黑暗靈魂系列相信有玩過遊戲的人都有聽說過,那是一款以難度出眾到非常有名的遊戲,該遊戲雖採中世紀風格,但與其他遊戲不同的是,他們走的是極度精緻風,舉例來說,一般遊戲為了避免玩家視覺上的不適,通常都不會在遊戲中塞入大量元素,並且角色會呈現一種大小適中的均勻美,而黑暗靈魂系列則是大量的雜物、身材纖細、角色美型、BOSS會令人感到不適等,其特異風格連工作人員也會感到心理不適。 4.對馬戰鬼 對馬戰鬼是一套日本古裝武士遊戲,主要遊戲風格仿黑澤明,並請教過黑澤明工作室,製作出這一套傑出的遊戲,該遊戲分為兩種美術模式,黑白電影的黑澤明模式、以及正常模式,該遊戲優化強大到連讀取畫面都看不完就會馬上跳場景,其遊戲美術雖採寫實畫風,但風格非常典雅優美,能夠體現出日本和風經典風格,其遊戲美術及考據優秀到連日本人都為之讚嘆,可謂是非常強大的作品。 5.薩爾達傳說-風之笛 薩爾達傳說風之笛可以說是系列作中製作最為精良的遊戲美術設計,與以往薩爾達傳說不同,遊戲採用了等身大風格,並將3D模組製作逼近2D風格,使其呈現一種賽璐璐畫風感,此外,該遊戲在當年也得到年度最佳遊戲獎。 6.小小大星球/小小大冒險 小小大星球或小小大冒險系列是一種以手工風格製作的橫向動作遊戲,主要操作角色是一隻毛線玩偶,玩家可以操作他進行冒險,遊戲中各種物件皆為現實家中可以看見的各種東西,例如紙箱、紙板、筆、椅子、浴缸等家具及工具,看起來就像個毛線玩偶在家中跑跳一樣。 7.耀西冒險系列 耀西冒險系列是由過去在KONAMI擔任大道五右衛門系列製作人開設新公司後所承包的專有開發項目,同時也是超級馬利歐系列的分支,該系列吸收了過去大盜五右衛門系列的橫向動作遊戲經驗,所製作的特殊風格橫向動作遊戲,其中風格有紙模手作風、毛線編織風等,遊玩方式仍是照馬利歐系列方式遊玩,但其中加入了不少勞作系的美術風格,也因此在玩家間相當有人氣。 8.紙片馬利歐 紙片馬利歐是任天堂吸收了耀西冒險系列的點子再加上RPG遊戲風格而製作的遊戲,將馬利歐遊戲中的人物全部改為紙片,並且加入了數種可愛的點子而製作出的遊戲。據說該遊戲可愛的風格在女性族群中相當有人氣,當然,這個女性族群只限於日本及歐美,亞洲女性很少在玩遊戲的。 9.尼爾系列 […]

全球三大電子遊戲主機廠商

多年以來,電子遊戲市場一直都有個傳統,那便是電子遊戲主機(家用遊戲主機)以及電子遊戲街機,由於手機興起的緣故,兩種遊戲市場受到嚴重影響,在後者於世界各地快要消失殆盡的現在,謹剩電子遊戲主機仍舊在支撐著家用遊戲主機市場,由於遊戲系統的相近性及可轉移平台性質,大多數的遊戲皆可按照硬體需求移動至手機遊戲市場及電腦遊戲市場,除了利用獨佔遊戲等合約限制住電子遊戲廠商以外,再加上雲端遊戲平台的興起,幾乎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止遊戲往多平台發展,本次介紹的便是在這嚴峻的狀況下,仍舊創造豐碩業績的三家家用遊戲主機廠商,以及他們是如何影響電子遊戲產業的: 1.微軟 在早年電子遊戲歷史中,微軟很早就想踏入遊戲市場進行經營,然而早年市場份額被SEGA、任天堂、SONY三家公司所佔據,在PS2剛剛興起的時代,那時任天堂因為策略失敗而導致失去主機市場份額,當時SEGA推出Dreamcast和SONY爭搶遊戲主機市場,但是因為SONY的欺詐性行銷導致SEGA徹底虧損,退出遊戲主機市場,當時微軟便趁著遊戲主機市場的大空缺,一舉踩入這個領域,在期初歐美地區整個被XBOX所佔領,東亞地區一敗塗地,之後不惜虧本不斷砸大錢,終於於360時代但SONY相庭抗禮,雖然最後市場又被SONY和任天堂瓜分掉,再加上手機遊戲市場的侵蝕,讓微軟又開始虧損,但微軟目前還沒有放棄的意思。 2.SONY 其實SONY在一開始並沒有踏入電子遊戲主機市場的意思,期初在只有SEGA和任天堂兩間遊戲主機廠商的非常早期的時代,任天堂為了擴充遊戲機能找來SONY協助開發擴充組件,這時候SONY提出了CD-ROM機能主張,與老牌的任天堂仍舊希望維持卡帶機制的主張互相衝突,最後導致決裂,這時,SONY利用從任天堂學來的技術,加上自身家電開發商的硬體優勢,開發出了新一代以CD-ROM為主的家用遊戲主機,由於該主機當年強大機能以及有益於程式開發的優秀環境,讓優秀的電子遊戲開發商往SONY傾倒,成為當年最大的電子遊戲主機市場的最大佔有者,此一優勢延續到了PS第3代為止,由於公司營利過於順利,因此導致公司部門過於傲慢,開發出了非常不近人情的遊戲開發環境,再加上任天堂主機的復活,導致市場被嚴重瓜分,直至目前第5代主機推出的現在,仍舊有部分市場無法回收回來。 SONY雖然在早期是做家電起家,但其積極進取的精神令人敬佩,就算與任天堂合作,也會趁機吸取對方的技術及知識,並在對方弱勢時巧取豪奪將市場搶奪過來,並在商業宣傳上採用了誤導策略,讓大量客戶願意購買自己的產品,在商業層面值得肯定,但不值得學習。 3.任天堂 老字號遊戲主機廠商,該公司一開始是以日本紙牌”花扎”起家,從一開始便是不折不扣的娛樂遊戲廠商,也因為如此很了解玩家想要什麼,從一開始的任天堂紅白機以來,便受到廣大玩家的歡迎,雖然中間因為判斷錯誤而失去主機優勢,但任天堂從玩家角度出發,不以遊戲機的機能為主,重新開發以玩家樂趣為主的遊戲主機,成功開闢出另一條遊戲市場,並且最後也將原本以機能為主的市場中,搶了一部分的份額回來,再度回歸三間廠商中的龍頭地位。 任天堂可以說是所有遊戲主機廠商中最專心於遊戲娛樂的公司,他們專注於遊戲中的樂趣,而不會盲目跟從,截止至今開發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有趣遊戲,若一般遊戲主機廠注重的是營利與性能,那任天堂注重的是親朋好友與樂趣,在所有主機廠商概念相近的也只有SEGA了。 例外、SEGA 在非常早年,全球的遊戲主機最大占比只有任天堂和SEGA兩間而已,在當年SEGA是跟著美軍一起進軍日本的,主要客戶為美國海軍,當年的老闆是個美國人,所以是個不折不扣的美商,現在則是從頭到尾的日商,任天堂以樂趣和商場規則取勝,而SEGA則是以技術取勝,當任天堂推出紅白雞,SEGA就推出SEGA Master system;當任天堂推出超級任天堂,SEGA就推出16BIT遊戲主機;就算出現新對手sony推出PS1,SEGA仍舊依靠其強大技術力推出土星主機,在SEGA失敗以前,他的技術力總是維持在家用遊戲主機的最前端,在遊戲軟體層面,SEGA可以說是創意與瘋狂的代名詞,諸如瘋狂計程車、蚊子、會說話的人面魚、公寓神明等主題都是其他遊戲公司所想像不到的,在該公司最後一個主機Dreamcast中,遊戲創意更是到達當年代的最高峰,完全自由的沙盒遊戲始祖-莎木系列便是當年的作品,但那時概念實在太過前衛,沒有多少人能夠接受就是了。 在公司收回主機部門以後,便轉向日本國內開始銷售柏青哥、遊戲街機等機台來維持公司運作,而遊戲部門也開始漸趨保守,鮮少出現早年那些如同鬼才才想得出來的瘋狂佳作,但若有在關注SEGA的人也會發現,雖然變保守了,但製作人員心中的瘋狂創意仍時不時地洩漏出來,這一點很好的顯露在像是人中之龍等知名遊戲的支線中。   總結上面三家電子遊戲主機廠商(外加退出市場的一家),在長長歷史中時常影響著電子遊戲公司的開發決策,常常會因為開發環境的不同而導致開發期間延長,尤其在科技大幅度進步的現在,其實遊戲主機已經和電腦主機沒有什麼不同,電腦主機能夠做到的,遊戲主機也能夠做到,也因此兩者界線非常模糊,再加上雲端平台的興起,導致所有遊戲都可以在各個硬體端進行遊玩,再過一陣子,很有可能就沒有所謂的市場分隔,遊戲全數都雲端化,就算人在街道或搭電車,也可輕鬆遊玩3A級大作,家用遊戲主機最終可能也只能成為黃昏產業,消費者是非常無情的,好玩的遊戲在哪裡,就往哪裡走,為了避免這種結果,那也只能想辦法搭建屬於自己的平台。 然而搭建自己的平台並非易事,除了撰寫程式碼架設平台以外,還必須對眾多廠商登門拜訪,請他們加盟自己的平台,在初期提供大量優惠,並協助他們進行開發等,當然也有不願意提供優惠的廠商,例如說Google就不願意提供惠,甚至還要求支付原價,而且重點是Google自己跑去找人,我看只是單純浪費了交通類罷了。 此外,因為雲端遊戲的興起,能夠得益的最終大概也只有NVIDA與STEAM的合作平台了,原因在於這兩間公司一間是顯示卡龍頭、一間是遊戲平台龍頭,等同於雙管齊下,最尖端的遊戲技術加上最多客群的遊戲平台,很難有人能與之相抗衡,在利潤方面,一旦雲端遊戲成為主流,當然不可能像以前一樣利用顯示卡大賺暴利,屆時,為了遊戲買電子遊戲主機以及添購遊戲用組件的日子將會過去,玩家將省下更多的錢來做各種花用。 而電子遊戲開發商為了因應這種潮流,也會需要研發雲端遊戲技術等,但這樣一來工作便會增加,這時可以外包給我們game-factory,我們game-factory有最資深的開發團隊,最專業的技術,可以協助貴公司開發需要的遊戲,而且成本低廉,讓你有餘力顧及事業的其他環節,提早達成貴公司的銷售目標。

Game development outsourcing

10大電子遊戲依賴的宣傳管道

從電子遊戲問世以來,就和其他商品一樣需要大量宣傳,尤其是這種多媒體娛樂產品,若不宣傳就沒有營利的機會,甚至連留下印象的機會都沒有,在早年電腦剛發展時,比爾蓋茲本人就靠著盜版搶占大量市佔率,最後獲得營利機會,也因為如此,電子遊戲的宣傳管道非常重要,以下列出電子遊戲的10個常見的宣傳管道。 1.KOL行銷 在社群媒體大行其道的現在,尋找社群領袖(KOL)來協助進行商品宣傳是絕對不可或缺的事,而電子遊戲通常會尋找遊戲直播主、遊戲評論家、虛擬Youtuber等來協助宣傳,前面兩者大多數人都聽說過,虛擬Youtuber可能就需要講解一下,虛擬Youtuber又稱VTuber,是利用虛擬人物作為主要形象的的直播主,他們通常會有一個背景設定,在高科技發展的現代社會,利用攝影機來操控虛擬人物已經不是甚麼困難的事了,而VTuber就是這種產物,知名的有絆愛、兔田佩克拉等,大多都是日本直播主,台灣有虎妮、小空、亞璃、翔一等人物在活躍。 尤其以目前狀況來說,Youtuber行銷是絕對大宗,由於網路發達再加上高科技,因此大多數人都直接偏好會動的事物,也因此自媒體大行其道,現在只要上街,凡是便利商店中、公車中、電車中、甚至在路邊都有人在看手機,手機內容不外乎遊戲、影片、聊天、視訊等項目,其中最容易做行銷的便是影片,從設計學上來看,對人類有影響的資訊從弱至牆分別是文字、圖片、影片、有聲影片,由此可見影片部分是多麼重要。 2.社群討論 在各大社群媒體中最容易為人所接受的便是討論區,香港有高登,台灣有巴哈姆特、PTT等討論區,在討論區中進行宣傳和行銷,效果通常會比直接丟廣告來的有效,風向帶的順利的話,還有機會引發風潮。 然而以現在社會風向來說,以文字為主的討論區大多都是速食文化的流行地,大多數的人都是看過一眼以後就忘記了,與影片等KOL行銷類型相比,效果可是天差地遠,大多數時候都是必須有一道熱門話題來起頭,另討論區中其他人感到有興趣,他們才會留言增加熱度,若是要流程化的話:PO文、感興趣、閱讀、感到有趣、寫回文、第二位進來看、重複,如此循環,以PTT最近的事情來說,一位誕生於PTT的VTuber,他的造型、名字都是由PTT中的群眾建議而設計出來的,再加上本身又是長期逛PTT的一個人物,也因此共鳴性高,關注度也高,因而成為PTT中的熱門人物。再經由該人物於討論區發言,那便會有高關注度、回文的機率也高,因而變成良性循環。 3.現場發布會 若是自立進行行銷宣傳的話,現場發佈會才是最震撼人心的一個選項,經由各種多媒體宣傳告知,將有興趣的客眾吸引至會場,並利用預先準備好的大爆料或是震撼人心的大禮來抓住客群的心,讓他們願意遊玩電子遊戲。 各個國家的遊戲公司皆會使用這方法來增加關注度,由於現場發布會的成功率非常高,百試不爽,也因此所有遊戲公司基本上都不會放過這種宣傳機會,例如德國科隆電玩展、美國E3展、日本TGS等展覽,每次只要開展皆水洩不通,其實關於這一點,必須追朔到人類的基本行為,在沒有多媒體的時代,傳播資訊只有三種方法:口述、文書、現場宣傳,再加上現場絕對能夠看見商品,摸的到、看的到、甚至能夠現場試用,詐欺機率較低,所以久而久之,這種行為便被刻在人類的基因之中,與網路不同,只要你現場能夠設攤,便有成交的高機率。 4.廣告 這個項目在電子遊戲宣傳管道中其實很一般,基本上就是在網路及現實中投放廣告,而投放廣告也是要有技巧的,像是現實中廣告必須架設在玩家必經路線上,而謝這路線通常伴隨其他要素,很快就能察覺,像是日本秋葉原就是動漫畫、遊戲、電腦墊子設備的街道,之所以這些街道會呈現這樣的狀態,原因就在於這些要素它們其實某些元素是互相關聯,所以很快就能找出來,接下來便是尋找合適的位置刊登廣告等,這些就較為專業,所以就先不提了。 另一種廣告是網路廣告,廣路廣告可以根據需求訂製受眾類型、客群等來進行選擇,但缺點是這種廣告必須有大量的資料庫來支撐,否則就單單只是無頭蒼蠅,現在較大間的廣告商大多加入AI系統來進行輔助,你時間頭放得越久,願意購買的客戶就越多,但要花的錢和街頭廣告相比,基本上投資報酬率還比街頭廣告來的低。 5.口耳相傳 這其實是最沒效率的方法,然而成功了的話,就會變成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原因在於這些宣傳資料都是經由玩家最信任的親朋好友口中說出,也因此深層心理中的警戒幅度大幅降低,接納度也會變得更高,這時只要用心把遊戲做好,銷售量自然就會自己起來。 6.直接通路舖貨上架 這是最直接的手法,但也是最愚蠢的方式,由於直接鋪貨沒有經過行銷宣傳,所以當玩家看見架上的商品只會好奇而不知其中樂趣或遊戲重點,潛意識中的保險觀念會導致銷售量下滑,並且初期也會因為玩家的主觀意識導致遊玩後的觀感偏差讓其他玩家望之卻步,結果便是初期的銷量非常的差,甚至會有叫好不叫座的狀況出現。 而有些店家一開始未做宣傳,到後來生意大漲便是這種緣故,此外,還有一個原因,那便是商家信譽,千百年以來,人類從商最重一個信字,若該商人做事沒有信用、出爾反爾、那便會沒有人買他的公司,更甚者還會被推翻等,因此,只要用得恰到好處,那絕對會是一的好宣傳。 7.電視雜誌宣傳 這在早年手機網路尚未發達普遍時,可以說是非常有效的一個手法,當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後,電視和雜誌便可電子遊戲的宣傳管道列表中刪除了,原因在於大家幾乎都不看報章雜誌,同時也不想看電視了,現在手機人手一機,自己想看什麼會自己去找來看,所以這個通路也開始不管用了。 […]

全球十大電腦遊戲開發公司

前言:電腦遊戲的取捨 在電腦遊戲與家用機遊戲互相跨平台的現在,其實買不買家用遊戲機來玩已經快要算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了,原因在於家用遊戲機的開發過程幾乎與電腦遊戲開發過程一致,最終就只差在於搭載系統的不同,以及該遊戲是否屬於獨佔遊戲而已,在硬體方面,電腦只要隨著時間經過,硬體超越遊戲機只能算是早晚的事,再加上電腦的可以自行開發模組、自創玩法等高自由度,再加上社群平台的風行,通常遊戲壽命周期都會比遊戲機還要來的長,或許這時候有人會想到手機遊戲,然而手機遊戲不僅市場,就連電腦遊戲市場都不曾重合過,原因在於手機大多數是屬於輕玩家類型,而電腦遊戲及家用主機的玩家基本上有七成都是核心玩家,雖然說手機市占率非常高,但在於硬體規格、大小、容量等方面依舊營不過電腦及家用機,也因此完全無法進行比較。 要如何開發一套遊戲? 首先,你必須認清一個事實,除非你是有錢又有閒的天才,不然永遠需要人來協助你開發遊戲,原因在於遊戲需要的資料非常繁雜、數據龐大、需要多項專業知識等,本身並不容易。 雖然這個社會上總是會冒出一人工作室所推出的獨立遊戲,但那非常花時間,甚至製作人必須非常全能才有解決的方法,我們把話題拉回來,那要如何進行開發呢,有以下條件需要達成: 需要非常全面的相關知識 需要有統領遊戲開發小組的能力 資金必須充分 必須要有耐心 需要有設計美感 最少要有以上五項條件才有機會開發出一款成功的遊戲,不過歸根究柢,最重要的還是需要有想法,那麼,與其如此勞心勞力,那何不如直接外包給電腦遊戲公司製作呢? 以下列出 全球10大可以信任的電腦遊戲公司 以下資料其實不能算絕對準確,其中有些公司或工作室被直接併購其中,成為了遊戲財團巨大體系的一部分。 動視暴雪 動視暴雪嚴格來說必須算做兩間公司,只是他們後期為了生存而發生併購,第一個是暴風雪遊戲,暴雪從以前便是一間屬於10年磨一劍類型的遊戲公司,但每當遊戲一推出便暢銷全球,其中最經典遊戲便是魔獸爭霸系列、魔獸世界、星海爭霸、暗黑破壞神等遊戲。第二個是經由軍事遊戲崛起的後起之秀,動視公司在2003年推出他們的經典作品決勝時刻,在後來推出決勝時刻現代戰爭後大受歡迎,動視開始走上順坡。 美商藝電 美商藝電,簡稱EA,在玩家之間最惡名昭彰的併購遊戲工作室的公司,最大的原因在於EA併購遊戲工作室的目的僅僅只是為了榨乾該工作室旗下遊戲的剩餘價值,並不進行電腦遊戲開發製程上的控管,僅僅訂下開發完成期限,當遊戲沒有剩餘價值時,便會解散該工作室,毀在該公司手上的遊戲數不勝數,目前於該公司中殘餘的工作室如下:BIOWARE是一間專門製作史詩奇幻類型遊戲和硬科幻遊戲而成名的工作室,在玩家之間小有名氣,經典作品有闇龍紀元系列、質量效應系列等,最近有一新作冒險聖歌,但在EA的催促下,該遊戲並非相當完整,在玩家間一片插評。DICE是老牌的大場面多人戰爭遊戲工作室,該公司最為人所知的遊戲便是戰地風雲系列,該遊戲一場遊戲場中最多可以塞入64人進一張地圖進行雙方的對抗賽,由於一張地圖中人數眾多,再加上豐富的玩法,這間工作室在軍武遊戲玩家中有著相當的口碑。 育碧 育碧是一間位於法國的遊戲公司,是一間相當老牌的遊戲公司,該公司對於遊戲政策是當一款遊戲的遊玩0風格大受歡迎,育碧便會複製該遊戲的遊戲機制進其它品牌遊戲底下,也因為如此,該公司眾多遊戲遊玩方法大同小異,除非該遊戲是屬於競技類型遊戲,旗下知名遊戲有刺客教條系列、湯姆克蘭西系列、看門狗系列等。 […]